全国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第四次会议纪要更多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9-05-22

全国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第四次会议纪要

2009522日,厦门)

 

全国工程领域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组长第四次会议于522在厦门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推进领域工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教授到会致辞。国务院学位办工农处处长任增林、正处级调研员雍翠菊出席会议。会议分别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胡小唐教授、陈子辰教授和委员兼秘书长贺克斌教授主持。教指委10位委员,以及全国40个协作组组长和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部、处)负责同志,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任增林处长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协作组发挥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协作组的设置,使得教指委与各培养单位中的工程领域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为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介绍了32召开的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的主要精神,会议提出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任务,主要要解决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学术型人才规模偏高,应用型人才规模偏低的问题。而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学位教育来讲,既是一次发展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在谈到进一步做好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时,他阐述了为什么要强调进一步加强职业导向的问题。他指出,加强职业导向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工程硕士“安身立命”之本;工程硕士教育的职业导向是否鲜明,要由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来评判。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用人单位来“投票”;要把职业导向原则,作为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动力、指南和评价标准。他强调,要加强职业导向,首先要研究职业导向。为此应加强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国内和国外,特别是与硕士层次对应的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资格管理的体系和制度,二是各工程领域相对应的国内和国外职业领域及其职业资格要求。他强调指出,加强工程硕士教育职业导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培养单位进一步从用人部门的角度,研究如何做好培养工作,使得所培养出的学生更受用人部门欢迎。他建议教指委组织各协作组,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

胡小唐教授作了题为“推进领域工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和第三届教指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精神,并对协作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协作组是教指委领导下的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家咨询与协调组织。目前,工程硕士教育有40个领域,223个培养单位。组成协作组,发挥同行专家作用,以线连点,抓线带点,是教指委组织机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工程硕士教育发展,领域工作已由原先召开研讨会,扩展到学位标准、课程建设、教学研讨、领域评估、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等多项内容。推进领域工作,是教指委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他代表教指委对协作组工作提出了要求。第一、为加强联系,教指委建立了委员与协作组的联系人制度。协作组要在教指委的指导下,协调好本领域内各单位的培养工作,推进改革,促进质量提高和特色形成;第二、协作组组长应是该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熟悉工程硕士教育、愿意为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的专家;第三、协作组要在学位标准、课程建设、质量保证、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以及培养经验交流等方面积极开展活动;第四、协作组应制订工作计划,活动应本着重实效的精神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一般每两年应召开一次全领域的培养工作研讨会,及时交流、总结、研究和推进工作。他强调,如果协作组迟迟未开展工作,或工作不符合教指委精神,或领域内培养单位意见较大,教指委认为必要时将对领域组长单位或组长做出适当的调整。他希望协作组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加强领导,落实组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注重质量,科学发展,为搭建一个充分发挥同行专家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平台而努力。

贺克斌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思考”的报告。报告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三个发展阶段,介绍了当前正在出现的硕士生教育改革新的探索趋势。报告总结了工程硕士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即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在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之路,成为中国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促进作用。报告介绍了美国重视工程教育的事例,阐述了教育部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着力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非全日制生源迫切需要更新知识与提高研究能力,这是学校比较擅长的。其关键是学校能否解决好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而全日制生源的学习需求在于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这是学校需要尽快加强的。其关键是学校要拥有足够数量的能够胜任工程教学的师资,以及学校要争取到足够的社会资源。虽然两者生源不同,培养过程各有侧重,但要通过培养,达到相同的培养目标和学位标准。他强调,针对全日制生源的特点,本次制订的指导意见,一是更加明确了应用型、复合式的培养目标。二是继续强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三是要求注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工程硕士生。四是突出了专业实践、工程实践的培养环节,强调了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的结合。他要求各协作组要在充分征求行业用人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围绕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研究好学位标准;各培养单位要在指导意见、学位标准和用人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好培养方案,实施好培养过程。

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西北工业大学潘泉教授作了“全面推进领域工作,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科学发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协作组运行机制建设,构建“自律与监督并重,点、线、面结合”的全面质量评估机制,研究制定首批学位标准,开展教育研究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陈子辰教授、朱敏教授、潘泉教授(因事无法参会,丁雪梅教授特请潘泉教授代为发言)、李镇教授分别代表课程建设研究组、学位标准研究组、质量评估研究组和职业资格认证研究组向会议介绍了各组的工作思路。

会议特别邀请教指委委员、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李仁涵作了“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再认识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我国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程、企业、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分析了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特征,并对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提出了希望。

会议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仪器仪表工程协作组组长张玘教授,环境工程协作组组长胡勇有教授,控制工程协作组组长潘泉教授,水利工程协作组组长徐卫亚教授作为小组召集人向大会作了汇报。比较集中的意见是,在推进领域工作方面,一、建议研究协作组的定位问题,健全组织体系,建立教指委、协作组和培养单位更紧密的工作机制;二、建议协作组组长列席教指委会议;三、建议加强课程、学位标准、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工程领域设置等项工作的研究与建设,继续开展优秀工程硕士的评选;四、建议领域评估应以评审学位论文为主。在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方面,一、建议国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支持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特别是支持培养单位建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习与创新实践基地;二、GCT考试已实行多年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建议教育部从题库建设、科学命题等方面继续完善这一考试办法。并进一步推广两段制招生方式;三、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特色与难点在实践教学,目前要求在两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论文工作,难度很大,建议考虑适当延长学制。

教指委对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为开好此次会议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9年5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