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工程人才 ---工程伦理教育论坛暨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更多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9-21

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工程人才

---工程伦理教育论坛暨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16年8月25日上午,工程伦理教育论坛暨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北京慕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堂在线)为支持单位。

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周礼,教指委秘书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指委《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专家组组长姚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会上,杨斌秘书长就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背景、重要意义和建设进展等做了详细介绍,他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让工程伦理教育在各工科院校生根开花,让工程伦理成为未来工程科技人才的强烈意识,并体现到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使中国由工程大国成为真正的工程强国,让中国的工程走遍全世界、福泽全人类,在伟大的人类工程历史上熠熠生辉。

赵周礼副主任委员代表教指委宣读了《关于加强<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推动<工程伦理>教学工作,培育德才兼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出以下三点倡议:第一、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行先试,与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一起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思想政治正确、工程伦理高尚、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研究生。第二、全体培养单位要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抓好课程建设,抓紧师资培训,抓紧工程伦理案例库建设,提高工程伦理课程教学质量,将工程伦理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学分要求。第三、全体培养单位要积极组织富有经验的工程专家、教学名师、教育主管,以多种形式,为工科研究生开设新生入学工程伦理通识第一堂课。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工程实践教育的同时,营造重视工程伦理教育的良好氛围。

赵周礼、杨斌、姚强三位专家就工程伦理教育相关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赵周礼在发言中强调指出,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闻发布会后,举行了水木晨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全国400多家培养单位捐赠《工程伦理》教材的仪式,由公司董事长黄霞飞女士向全国400多家培养院校的代表—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清华大学出版社刚刚发行的《工程伦理》教材。

在“工程伦理教育论坛”中,赵周礼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钱易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李伯聪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正风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丛杭青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王前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就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等进行了现场互动讨论。钱易院士和李伯聪教授做了论坛专题报告。

来自全国40余所大学的近80位教师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将作为四期研修项目的第一期学员参加8月25日下午至27日“面向全国高校的《工程伦理》课程骨干教师师资高级研修项目”,《工程伦理》编写组的十几位专家教授将依据教材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学员进行培训。

1997年,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截止目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设置有40个工程领域,共有407家培养单位,年招生约16万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我国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截止目前,共有2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1998年12月,国家成立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指委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领导下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指导和咨询组织。2013年12月,第四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担任教指委主任委员。教指委的成立不仅对我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标志着中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教指委承担着指导我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指委高度重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认为工程伦理关系到工程活动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正确处理好工程伦理问题,应成为未来工程科技人才的必备素养。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法、德、日、英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工程伦理教育。比较而言,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逐渐成为我国各界的共识。2007年由浙江大学和《哲学研究》杂志社共同发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等10余家机构联合举办了“2007年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是全国首次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2014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工程呼唤伦理:学术界与企业界对话”的工程伦理教育论坛,明确提出工程教育要强化“伦理”的短板,要把价值塑造作为工程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院校高度重视工程伦理教育,相继开设工程伦理的相关课程。其中,清华大学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体系,将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突出专业特色和案例教学,实现了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在研究生中的全覆盖。

如何全面推进工程伦理教育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教育部的领导下,2014年,教指委决定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成立专家组,采取纸质教材、电子案例库、MOOC课程、师资培训等多措并举的方式,着力推进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工程伦理》教材一共有12章,分为通论和化工、水利、环境等部分学科领域的专论部分,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若干院校的十几位专家教授合作编写,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制作了在线课程,今天部分在线课程将在北京慕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堂在线平台)上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对此,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教授,教指委主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专门为《工程伦理》教材作序。吴启迪指出:“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懂工程科学、懂工程技术、懂工程管理、懂工程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自觉担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这一伦理责任的工程专业人员的重要举措之一”。邱勇强调:“工程伦理教育就是要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伦理意识,增强其遵循伦理规范的自觉性,提升其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让工程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各培养单位对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予以了充分肯定,认为工程伦理意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教育逐步培养并希望国家在持续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本次工程伦理教育论坛暨新闻发布会是加强工程伦理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教指委将通过深化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我国从工程建设大国向工程建设强国迈进、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来源: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