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专题研修会顺利开幕
首场研修会圆满举办
更多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5-22

  为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新时代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响应各培养单位需求,促进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5月20日上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主题的全国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专题研修会顺利开幕,首场以“明目标,重设计—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为专题的研修会圆满举办。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唐继卫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工程教指委)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姬红兵,工程教指委委员、重庆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李英民,工程教指委秘书处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连彦青分别作会议报告。来自290余个培养单位的院校领导、研究生院负责人、研究生导师等近两万人在线参加了会议。

唐继卫讲话

  唐继卫在讲话中强调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重要要求,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二是开展有组织的基地化培养,校企共同设计培养项目、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开展联合评价;三是多元筹措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支持保障,完善培养体系。

姬红兵作报告

  会上,姬红兵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8版)》的解读出发,分析了当前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若干问题和矛盾,介绍了文件出台的背景、目的,对文件中的培养定位及目标、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专业实践、学位论文、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授予等核心要点作了说明,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培养方案为例,对院校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中落实好文件要求作了介绍。

李英民作报告

  李英民在题为《重庆大学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重庆大学三十多年来,从“西昌模式”、“长安模式”到“高等工程师学院模式”三次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介绍了培养模式创新升级对学校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等诸多方面所发挥的积极意义。

 

连彦青作报告

  连彦青在题为《清华大学工程硕士“项目制”培养模式改革》的报告中,介绍了“项目制”培养模式产生、发展的历程,以及“项目制”培养模式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实践和举措,详细阐述了“项目制”培养模式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与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专业实践、论文工作等培养全过程以及管理模式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得到了院校、科研机构等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部分院校参会人数达六七百人;有的院校设置了线下会场、组织全校集中听会;有的院校还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了专题研讨;还有部分非授权单位积极组织参会。

部分院校会场

  据悉,全国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专题研修会是在工程教指委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程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系列专题研讨会,是双方合力服务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发展需求的一项重要行动。

  在会议内容方面,此次系列专题研讨会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主题,设置了“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工程伦理与教学工作、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人才选拔与复试作用、专业实践与基地建设、论文工作与成果评价”共六个专题。

  在会议安排方面,根据院校实际需求,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服务举措。一是线上直播的会议方式,以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形势要求;二是分专题、分期举办,促进院校深入领会各专题内容;三是以学校为单位报名、人数不限,降低院校成本、邀请更多的老师参会听会。

  后续专题研修会安排是,5月27日“塑意识,强责任—工程伦理与教学工作”、6月24日“建体系,提质量—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7月22日“树理念,建机制—人才选拔与复试作用”、8月26日“促融合,搭平台—专业实践与基地建设”、9月23日“强应用,促分类—论文工作与成果评价”。

  (文:陈垣晓、岳华、曾巧巧/图源:程岩、部分院校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