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全国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组
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文件
关于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说明
(1997年4月)
大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提高我国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经过十余年的研究、论证和实践,我们认为尽快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批硕士和博士,充实到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大大缓解了科教战线人才紧缺的状况,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完成学业的工学硕士不愿进入工矿企业、工程建设单位等实际产业部门,即使去了,也很难久留下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产业结构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从教育自身来说,主要是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的工学硕士的知识结构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水平,与工矿企业等实际产业部门的要求不相适应。我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规,要求工学硕士的培养侧重于教学、科研型,强调学术研究水平,这是科教战线大量需求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及以往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教学、科研部门工作的历史进展所决定。
1984年底,针对我国工矿企业等实际产业部门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出现的青黄不接现象,教育部研究生司转发了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的建议,开始试点培养“工程类型硕士”。 1989年,国家教委下达了《关于加强培养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面向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培养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研究生,是高等工科学校研究生培养干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办学思想上的一次转变”。自实施这项重要改革措施以来,工科院校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培养了部分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做出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受限于“工学”框架,人们往往用单一的教学、科研型的规格标准来看待和要求工程类型硕士,特别是重学术理论、轻工程实践的传统观念束缚,使这项工作开展十多年了,在人才培养的规模效益、知识和能力构成等方面,都还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产业部门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年全国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才总数约为 100万人,预计到 2000年其中的 80万人将进入离退休行列。许多国有大型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更为突出。如东风汽车公司,到本世纪末现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中将有 90%退休,即使象宝钢这样的现代化企业,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也仅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很不适应。由于高层次技术人才不足、技术队伍年龄老化带来的知识陈旧和技术断层现象,使得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改革挖潜遇到了较大困难,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举步维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工业主管部门和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向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工科院校提出,要求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工程硕士。
为此,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批重点工科院校及航空、兵器、冶金等工业部委提出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成立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组,对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进行研讨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加快为我国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部门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明确其学位类型和培养要求,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培养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真正具有工程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纵观国际社会,加强工程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是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关注的问题。作为科学大国的美国已经强烈意识到,过去一直强调科学研究和尖端技术的发展,忽视了科技成果的产品转化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减缓了整体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提高速度,使其在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中,逐渐地失去昔日的地位,面临着德国和日本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美国工业界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要向着科学与技术并重的方向变革,正如MIT工学院院长 Moses教授所言:“我们正在召回工程的灵魂”。经济实力雄厚的德、日等国,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经济成就和国际竞争能力,是与其一贯强调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和技术技能,重视工程技术的整体水平分不开的。日本文部省 1995年印发的《教育白皮书》,也提到了设立博士、硕士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培养研究者,而且要培养高水准的专门职业人才。英国工商局(DTI)和工程及自然科学研究协会(EPSRC)最近联合发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知识和能力的研究生训练计划,由高等学校与工业组织、研究机构和技术部门联合实施。参与该项计划的有英国最富盛名的工科大学以及若干工业、研究和技术部门,并建立了相应的联合培养基地。该项计划要求研究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与工业生产、研究、开发和管理相关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以培养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和现代化工程技术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积极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也顺应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潮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现行的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等实际产业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强调学位获得者要掌握某一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特点是以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为主要招收对象;课程的特点是按工程领域并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内客要求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论文选题的特点是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培养方式的特点是实行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位论文由高校中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中业务水平高的高级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
在迎接21世纪到来的关键时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尽快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完善工科研究生教育体系,立足国内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特此报告,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