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调研报告更多 +

来源: | 发布时间:1999-09-10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调研报告

(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1999年 9月 30日)

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1999年 6月 1日发出的《关于进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调研通知》的工作部署,由各地区牵头单位组建了专家调研小组,于 1999年 6—9月完成了六大区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调研,形成了总结报告,现汇总如下。

  • 基本情况概述

各大区的调研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牵头单位发起,召集参加单位共同协商成立专家调研小组,制定出调研计划和调研内容,确定调研路线及经费预算。第二阶段通知被调查单位按通知要求进行本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有关材料的准备。第三阶段由专家小组按计划到各高校听取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情况的介绍,抽查有关试卷,召开有关教师和工程硕士的座谈会。深入到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基地去召开有关企业负责人、联合指导教师、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座谈会。第四阶段由调研小组召开总结会,对调研材料分析归纳形成各区的调研报告。调研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各大区调研基本情况表

地区

开调查会单位数

参加调查会人数

在校工程士生

学校

企业

华北

6

4

150

 

东北

6

7

42

 

华东

10

     

中南

7

3

81

1515

西南

7

3

155

1349

西北

5

     
 

 

 

  • 对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一是按工程领域培养,二是课程设置侧重于工程应用,论文研究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紧密相关,三是工程硕士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教学。工程硕士的培养深受急需“用得上、用得住、素质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工矿企业的欢迎。

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工程硕士的培养拓宽了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促进了科技、教育、经济紧密相结合,这是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工程硕士的培养减轻了国家对教育直接投资的负担,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桥梁,是有效促进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措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也是面向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多种终身教育模式的一种尝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应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被调研的学校和企业对培养工程硕士的积极性都很高,对工程硕士培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注。

按照工程硕士生的自身特点,各培养单位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如工程硕士入学考试的规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制度的原则、按工程领域设置的培养方案以及相应的工程硕士生学籍、工程硕士生课程教学、论文选题及论文答辩规定等管理文件。

工程硕士总的办学模式为在职不离岗,但针对企业、学员的工作情况及地点分布情况普遍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来办学,其主要方式有:1.主要校内办班,脱产集中上课(一般为半年到一年), 2.在校内办班,分段脱产集中上课(一般每次为半个月到两个月以内)。 3.在企业办班,不脱产现场教学,利用周日及业余时间和少量的上班时间上课。 4.单考进校,跟班(在校生)上课。从教学效果来看第 l、 2、 4种方式较好,可以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全身心投入,第 3种情况较普遍,单位及学生比较欢迎,不影响工作,但教学效果差些,不能保证全部学生都能听课,教学组织也相对困难,特别是基础课教师难以安排,有时需要就地聘请有条件的高校教师上课。但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保证工程硕士生有一段时间到学校,完施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接受校园的浓厚学习和科研氛围的熏陶,查阅学校及院系的图书资料等,实践网络和计算机,完成实践性课程和少量实验等。

  • 生源情况

1.生源组织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固有的合作培养关系。如华中理工大学与神龙汽车集团公司、新大洲摩托车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与茂名石油化工厂等企业签订了培养工程硕士的合作协议,保证生源来自生产第一线、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各高校组织院系教师专家“走出去、请进来”到相关企业开展宣传,主动了解社会需求,并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及相 关人事部门取得联系,落实生源,签订合作办班协议书和长期合作协议,以保证工程硕士生生源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各高校的工程硕士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大中型企业,但由于地域、行业的限制,部分工程领域所能依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多,生源比较分散。

2.入学考试与录取

各校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规定,工程硕士入学考试科目为三门: 数学、英语和专业综合考试,英语和数学考试与本校当年的单考考生同时同卷进行,专业综合考试则由各有关院系组成命题小组进行命题,命题原则是以工程领域(以一级学科为范围,宽口径模式为依托)考核考生对本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并适当侧重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考查和本学科最新科技信息的了解。除笔试外,对考生还将进行面试,主要考核考生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工作业绩,综合考试中面试与笔试比例各校不一样,有三、七开或对半开等。但有的面试不够规范,成绩给的比较松。成绩合格后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择优录取。考试录取率不等,一般在50%以上,有的在 70—80%之间,甚至更高。

就调研情况来看,多数选送单位领导都希望学校能坚持质量要求,严把入学关。

3.生源质量分析

东北区对入学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分析统计,列表如表 2、3。

 

表2:东北区六所院校新入学学员毕业年限统计表(抽样人数:475)

入学年份

1997

1998

1999

毕业年限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3-5年

36

22

64

11

156

15

6-8年

76

48

180

30

265

26

>9年

48

30

351

59

612

59

 

表3:东北区六所院校新入学学员专业职务统计表(抽样人数:880)

入学年份

1997

1998

1999

专业职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初级

   

114

20

267

26

中级

55

70

307

54

493

48

副高以上

24

30

148

26

267

26

 

以上表可见学员中 98级、 99级中有 59%的毕业年限超过了 9年,可见学员中多数为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工作多年的人员。学员中有中高级职称者 97年为 100%, 98年为 9O%;而 99年为 74%,可见生源的质量是较高的。

西南区对部分院校工程硕士的历届新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如表 4

 

表4:西南区部分院校工程硕士新生情况分析表

学校名称

 

学员总数

 

 

中高职

 

党员

车间主任

以上

省以上获奖数

录取成绩平均值的范围

%

%

%

外语

数学

重庆大学

461

397

86

306

66

148

32

137

66-82

61-85

电子科大

(仅98)

55

42

76

22

40

18

33

23

80

74

西南石油学院

72

66

92

56

78

48

57

32

71-76

65-74

 

由上表可见,工程硕士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党员数,担任行政职务,科研获奖的比例都很高。按各工程领域录取新生的外语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来看在中等范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 1998级、 1999级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如表 5所示。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1999级工程硕士入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成绩范围

98数学

98英语

98综合

99数学

99英语

99综合

大于90分

5

0

3

0

0

2

80-89分

28

7

40

34

6

98

70-79分

40

17

47

48

45

48

60-69分

26

34

25

48

59

15

50-59分

5

31

2

20

36

0

50分以下

13

28

0

36

40

23

平均成绩

70.1

58.6

73.3

60.5

55.0

69.3

及格率

84.6%

49.6%

98.3%

70.0%

59.2%

87.5%

 

 

 

从两届工程硕士生的入学考试成绩来看,外语成绩稍差,数学成绩好些,总的来看数学和外语成绩与单考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多数学校对明年工程硕士生招生增加两门专业课程的考试,以及后年组织外语、数学两门课程联考表示担心,担心这样做有可能近期内使企业 中担负更重要技术和管理岗位职务的人员,因联考而成绩较低,尽管综合素质较高,仍然失去了培养深造的机会。

  • 培养方案的制定

工程硕士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各校招收的工程硕士是按工程领域与企业需要进行培养,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采取灵活的培养方式,以保证质量。

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开展培养工作的基本教学文件和重要依据,其制定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方案应强调针对性、强调工程时机的需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培养方案均有一个较宽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根据企业需要,用菜单点菜方法,同一工程领域针对不同的企业,培养计划可以不一样。选修课的设置要针对工程硕士生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的要求,适当增加计算机、管理类、经济类课程,介绍专业前沿知识和科技动态的讲座,使学生有宽广的知识面,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一般规定的最低学分为 32—33学分。课程设置强调了应用型、复合型和宽口径的特点。工程硕士的课程的内容要具有宽广性 和综合性的特点,并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外语课程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的要求是能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则要求能学习和实践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不少学校提到根据工程硕士的特点,尽快编写工程硕士专用的教材的重要性。今年清华大学即将正式出版外语和数学教材,重庆大学表示在年底前正式出版工程硕士专用的外语、两门数学、马列课程、经济管理、科技情报检索等公共课教材。

各校的培养方案对论文选题及工程硕士的论文评价标准做了一些规定。

关于课程教学的管理

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企业及学员认为工程硕士教学方式应与工学硕士有所区别,不要满堂灌。要多采用讨论的方式,讲座的方式来授课,要多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在知识的传授上要短、精、快,为企业培养技术带头人。

各校在选派工程硕士上谍的教师时都注意尽量派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上课,无论是在校内上课还是到用人单位上课的任课教师都应认真备课,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学生,并针对工程硕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有的学生提供新的资料给老师,教师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备课,更新讲课内容,使学生的收获很大。这样上课对老师也是一个提高过程。

严格课堂纪律,规定上课时因工缺席一定比例的课程内容( l/3)时必须重修。规定上课时必须关掉手机和传呼机等等。严格执行考场纪律。电子科技大学还施行考教分离。有些学校实行题库考试。据工程硕士反馈的调查表可以看出,学员对高校的课程意见仍比较多,其意见集中在课程是否很好地适用工程实际的问题。少数学员还反映教材体现不出硕士生层次,有些课程使用的教材陈旧,甚至与本科生雷同。有的反应计算机等应用课程少。

在课程教学阶段学员的工学矛盾非常突出,有时难以协调,需要学校、企业及学员三方尽量协商。厂校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鼓励学员克服年龄较大,工作很忙等困难,按期完成学业。工学矛盾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 关于论文工作

目前除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程硕士 42名,北京科技大学毕业 10人外,其余高校仅进入论文选题或课题工作阶段。各高校及依托的企业为大多数工程硕士生配备了导师和联合导师。工程硕士的选题与论文工作,既是工硕士培养的重点,又是难点。现在 97 98级工程硕士大多已经进入选题及论文工作,普遍反映选题较难。主要要选本单位研究开发或技术革新中的技术热点和难点作研究生课题比较难。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导师把好关。北航总结了论文选题的两结合两避免的经验,即课题与企业的计划任务相结合,与导师和企业合作的课题相结合,避免与学员的工作完全脱节,避免是学员手头工作的简单总结。学员反映论文期间,和校方导师联系困难。

不少学校希望国家学位委员会对工程领域的划分应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义。希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召集一些专家制定一个可以执行的工程硕士的论文评价标准。华北区根据清华大学已经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的 42篇论文,从专家的评议意见中归纳出工程硕士论文应有以下特点:

1.论文都是结合具体工程技术或管理问题,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且有足够的工作量。

2.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具有先进性,有些论文还提出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

3.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论文善于总结,概念清楚,层次分明,写作规范。

问题和建议

1.关于工程硕士的定位问题,工科硕士培养的主题是工学硕士还是工程硕士值得深入研究。目前社会上尚有部分人认为工程硕士是一种继续教育性质的在职教育,比工学硕士的质量似乎低一些。

2.入学考试增加两门以及数学外语联考的规定,近期内可能会使企业中某些技术和管理骨干中全面素质较高仅联考卷面质量较低的人才落选,提出建议是否可暂缓实施联考。

3.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和论文规格的规范问题,建议学位论文规不少于3万字。

4.规范工程硕士论文的评价标准。

5.建议尽早旱颁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领域规范名称。

6.建议外语入学考试应注意其应用能力,着重于阅读、英汉翻译、写作上。

7.建议课程设置既要满足领域的要求,又要兼顾企业的要求,既想到立竿见影的东西,又不能忘了高级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8.建议适应形势,加强校企联合,稳步发展或积极稳步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9.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建立一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质量监控与评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对每个工程领域的范畴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并井编写介。

10.建议工程硕士可比照其他专业学位如工商管理硕士的做法发给业证书。

11.建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人员编写工程硕士共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

12.建议将报考条件获得学位后工作三年改为取得学士学位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13.建议将在校学习累积时间不少于六个月改为必须在校完整个培养计划内容的l/4l/5”为宜,以保证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在校内完成。

14.建议能否拨出一部分推免兔的指标,或适当比例的名额降分录取以解决企业骨干入学难的问题。

15.建议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否请当地企业的专家来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