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更多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0-27

第十三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5年10月15-17日,由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主办、贵州大学承办、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地质工程领域的33所院校和6家相关培养单位共计150位领导、专家和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贵州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赵德刚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地质工程领域组组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唐辉明教授致开幕词,他首先感谢贵州大学的精心准备,并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就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控制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式发展;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学位点;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论文质量及论文抽检、在线课程建设及强化就业工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巩恩普教授发言,他指出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没有摆脱学术型培养模式的影响,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方案及科学的培养体系,生产实践环节与社会脱节,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望与会代表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达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的工作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

2.交流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

3.讨论“地矿类行业未来十年对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及人才需求规模预测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情况;

4.商议本领域下一阶段发展与工作事宜。

此次会议围绕本届议题,以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会议共有九个专题报告,专题报告阶段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杜远生教授主持。

地质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刘雪梅副处长作了题为《创新培养模式,服务社会需求——2015年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工作》的报告,传达了近期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及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会议精神,介绍了教职委和领域协作组近年来和未来的工作重点、地质工程领域重点课题研究进展及后期工作安排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段红梅教授作了题为《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质工程领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问题;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沈晓华教授作了题为《理工结合,探索综合性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式》的报告,介绍了浙江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在职教育及全日制教育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未来发展的思索;东北石油大学刘吉余教授作了题为《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建设》的报告,报告就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创新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效果及面临问题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筠副教授作了题为《贵州大学地质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背景、管理运行机制、实施方案、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内容。

会议特邀了两位企业嘉宾并做大会报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人事处处长杜国华的报告题目为《贵州省地矿局人才培养的几点做法》,中国电建集团贵阳院勘察分院院长余波的报告题目为《从用人单位角度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报告介绍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办法及面临的问题,从企业角度阐述对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的理解及体会,同时就基地建设的利与弊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详细阐述。

会议邀请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王亮清教授作了题为《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简介》的报告,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现状,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科研平台的科研成果及该“中心”为国内外高校地质灾害人才培养提供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情况。

为了推动地质工程领域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协作组特邀请北京慕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堂在线”黄永欣作了题为《在线课程教学讲座》的报告,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学堂在线”在线课程的申报流程,MOOC开展的情况, MOOC制作中的课程定位、内容呈现形式、知识碎片化、团队组建等。

会议分两个讨论组进行讨论。第一讨论组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院招生办公室吴堂高主任主持,讨论主要主题为招生、就业工作,第二讨论组由西北地质系副主任张小莉教授主持,讨论主题为在线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学位点评估工作。参与讨论的院校反映了以下问题及建议:

国家推免政策的放开不利于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学校的发展,优秀生源流失严重,呼吁出台政策,保证艰苦行业、边远学校推免生的留校比例;地质工程领域专业面宽泛,专业辨识度不高,对于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影响,建议由领域组牵头确定本领域专业方向名称,允许各培养单位可在毕业证制作时标注学生的专业方向;专业型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与学术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型研究生的生源以调剂为主;地质工程领域研究生就业率与往年相比略有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继续积极推进地质工程领在线课程正在建设;搭建地质工程领域实践基地面向各培养单位开放运营模式、共享领域内优质资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建好的校内外基地欢迎其他单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建议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统一构建本领域学位点合格评估体系,以指导各学校的合格评估工作;各培养单位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动态调整学位点。

根据工作的需要,培养工作研讨会会议召开前,安排了本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人会议,商讨相关工作,经过充分讨论,对今后工作提出以下思路:

1.提高质量,控制规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地质工程领域学位点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

2.启动本领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2016年提出学位论文评估指标体系及抽检办法,2017年试点进行论文抽检工作;

3.积极鼓励本领域核心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工作,要求培养单位共享、互认在线课程学分;

4.完成国务院学位办、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第十三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工作研讨会为地质工程领域各培养单位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参会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需求展开讨论,交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对地质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次会议得到了贵州大学及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圆满结束,并取得预期效果。地质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及全体与会代表对贵州大学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决定“第十四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由山东科技大学承办。

 

地质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代)

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