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工程“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质量交流研讨会 会议简报更多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7-04

全国环境工程“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质量交流研讨会

会议简报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作成效,交流环境工程“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与特色,6月17日,全国环境工程“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协作组组长华南理工大学胡勇有教授、协作组副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放教授和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邓慧萍教授、领域专家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刘勇弟教授等专家莅临指导。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俞涛、副校长谢华清、合肥学院副院长刘建中、绵阳师范学院副校长阮期平,以及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叶招莲副院长等四所环境工程领域“特需项目”试点高校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谢华清教授主持。

俞涛校长代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向全国工程硕士环境工程教育协作组专家,各兄弟院校领导、老师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将举全校之力,做好“服务国家特需人才培养项目”验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十三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划,拓展新的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研讨会围绕环境工程“特需项目”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企业实习实践质量保障、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三方面展开。与会四所高校分别汇报了环境工程“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工作情况。专家们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四所试点高校环境工程“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鼓励4所试点高校结合地域特点、学校特色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

胡勇有教授做了讲话,他从工程硕士的发展史讲起,认为专业硕士培养要走出一条不同于工学硕士的道路,才能彰显其核心价值。他强调“特需项目”具有全国示范性,应以培养质量为抓手,在深综改框架下,勇于改革,完善培养体系。他肯定了各试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与塑造过程中做出的积极探索,强调工程伦理教育对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最后,他祝愿四所试点高校顺利通过验收。

本次研讨会紧扣“质量”主题,深入探讨了在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重要环节中,如何发挥高校和企业两个培养主体的优势,以及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合力,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制和机制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出社会欢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四个试点高校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特别是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协作组的热忱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造了生动鲜活、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职业导向为抓手,以工程项目为驱动,提出了“工程导入、项目依托”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他们通过学分认定、课程融合等形式,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等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他们将本专业相关的环保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融入培养方案,并落实到教材和课程教学中。此举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对口就业率。绵阳师范学院着眼于西部地区环境生态修复需求,依托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平台,形成了“方向—团队—平台—成果”培养模式。合肥学院提出能力递进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模式,精细设计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践环节,按照初识—体验—应用—提升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培养质量。江苏理工学院采用“企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就业+科技创新”四结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平台+项目+选题”协同并进,支撑研究生能力培养。

四所试点高校一致建议国务院学位办按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既定时间按时开展验收工作,使得通过验收的“特需项目”试点单位能够将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以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协作组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