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工程领域
-
光学工程领域
-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
-
材料工程领域
-
冶金工程领域
-
动力工程领域
-
计算机技术领域
-
电气工程领域
-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
软件工程领域
-
控制工程领域
-
水利工程领域
-
测绘工程领域
-
化学工程领域
-
矿业工程领域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
-
地质工程领域
-
纺织工程领域
-
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
-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
-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
-
安全工程领域
-
兵器工程领域
-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
-
农业工程领域
-
林业工程领域
-
环境工程领域
-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
食品工程领域
-
航空工程领域
-
航天工程领域
-
车辆工程领域
-
制药工程领域
-
工业工程领域
-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
-
生物工程领域
-
项目管理工程领域
-
物流工程领域
第七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
会 议 纪 要
2008年11月25日
第七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0日-22日在桂林市召开。全国26个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领域成员及历届到会单位名单见附件)的有关领导及专家共72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传达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有关最新会议精神;2. 汇报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核心课程统编教材编写情况;3.讨论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方案; 4. 交流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经验。本届会议由桂林工学院承办。
大会开幕式由承办单位桂林工学院研究生处刘康怀处长主持,承办单位桂林工学院副院长肖明贵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协作组组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姚书振教授致开幕词,他首先感谢承办单位的辛勤工作,然后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研讨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协作组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下届会议的主要议题的初步建议。强调提出本领域学位标准方案的研讨是本次会议的重点。
开幕式后,根据会议的安排,第一单元为培养工作经验交流专题发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南大学、桂林工学院五个培养单位的代表,先后就本单位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办学特色与招生培养管理经验总结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第二单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副院长、协作组秘书处秘书长吴太山做大会主题报告,传达全国工程硕士教育会议有关精神及介绍地质工程领域学位标准草案。第三单元,核心课程教材编写牵头单位分别作了进展汇报,“地质信息技术” 已经入选全国工程硕士核心教材,并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经完成初稿,将参加本年度申报,其他几门课程教材正在编写中。
三个单元的大会发言结束后,会议围绕本领域学位标准方案进行了分组讨论。第1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太山负责,第2组,成都理工大学赵其华教授负责,第3组,昆明理工大学张世涛教授负责。与会代表对本领域学位标准方案逐字逐句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达成了共识。
本次会议的主要收获、决定及有关建议如下:
1.加快核心课程教材建设进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牵头主编的“地质信息技术”教材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各培养单位要积极推荐使用;成都理工大学牵头主编的“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教材在本年度申报全国核心教材建设工程并尽快出版;其它4门教材的主编单位要切实负责,要在下年度年会上能够拿出初稿。
2.由分组讨论的三个小组负责人牵头,在大会讨论基础上形成本领域的学位标准草案修改书面意见,于2008年12月30日前报送协作组秘书处。秘书处负责汇总形成修订稿,发各组长单位最终审定,修订后报全国教指委。
3. 初步确定下一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的承办单位为长江大学,会议主要议题:(1)讨论本领域学位标准的贯彻执行中的经验与问题;(2)讨论启动学位论文和课程教学专项评估工作方案;(3)讨论本领域教学课件的共享研究。
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桂林工学院,特别是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为开好此次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全体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感谢!
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代章)
2008年11月25日
附件:
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单位参加历届会议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获权年份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1 |
中国地质大学(组长) |
1997 |
★ |
★ |
★ |
★ |
★ |
★ |
★ |
2 |
吉林大学(副组长) |
1997 |
★ |
★ |
★ |
★ |
★ |
★ |
|
3 |
昆明理工大学(副组长) |
1998 |
★ |
★ |
★ |
★ |
★ |
★ |
★ |
4 |
成都理工大学(副组长) |
1999 |
★ |
★ |
★ |
★ |
★ |
★ |
★ |
5 |
长安大学(副组长) |
2001 |
★ |
★ |
★ |
★ |
★ |
★ |
|
6 |
西北大学(副组长) |
2002 |
★ |
★ |
★ |
★ |
★ |
★ |
★ |
7 |
同济大学 |
1997 |
|
|
|
|
★ |
★ |
★ |
8 |
中国矿业大学 |
1997 |
★ |
★ |
★ |
★ |
★ |
★ |
★ |
9 |
中国石油大学 |
1997 |
★ |
★ |
★ |
|
★ |
★ |
★ |
10 |
中南大学 |
1997 |
|
|
|
★ |
★ |
★ |
★ |
11 |
中国海洋大学 |
1998 |
|
★ |
|
★ |
★ |
★ |
★ |
12 |
河海大学 |
1999 |
★ |
★ |
★ |
★ |
★ |
|
★ |
13 |
太原理工大学 |
1999 |
★ |
★ |
|
|
★ |
★ |
★ |
14 |
西南交通大学 |
1999 |
★ |
★ |
★ |
★ |
★ |
★ |
|
15 |
西南石油学院 |
1999 |
|
|
|
★ |
|
★ |
★ |
16 |
浙江大学 |
1999 |
★ |
★ |
★ |
★ |
|
★ |
|
17 |
北京科技大学 |
2001 |
|
|
|
|
★ |
|
|
18 |
长江大学 |
2001 |
|
|
|
★ |
★ |
★ |
★ |
19 |
东北大学 |
2002 |
|
|
|
★ |
★ |
|
|
20 |
东华理工学院 |
2002 |
★ |
★ |
★ |
★ |
★ |
|
★ |
21 |
河南理工大学 |
2002 |
★ |
|
★ |
|
|
★ |
★ |
22 |
南京大学 |
2002 |
|
★ |
★ |
|
|
★ |
★ |
23 |
合肥工业大学 |
2003 |
|
★ |
★ |
★ |
|
★ |
|
24 |
山东科技大学 |
2003 |
|
★ |
|
★ |
★ |
★ |
★ |
25 |
大庆石油学院 |
2004 |
|
|
|
|
★ |
★ |
★ |
26 |
桂林工学院 |
2004 |
|
|
|
★ |
★ |
★ |
★ |
27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2004 |
|
|
|
★ |
★ |
★ |
|
28 |
兰州大学 |
2004 |
|
|
|
★ |
★ |
★ |
★ |
29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2004 |
|
|
|
|
|
★ |
★ |
30 |
西安科技大学 |
2004 |
|
|
★ |
★ |
|
|
★ |
31 |
中山大学 |
2004 |
|
|
|
|
★ |
★ |
|
32 |
安徽理工大学 |
2005 |
|
|
|
★ |
|
|
|
33 |
贵州大学 |
2005 |
|
|
|
|
★ |
|
★ |
34 |
西南科技大学 |
2006 |
|
|
|
|
|
|
|
35 |
中国科技大学 |
2007 |
|
|
|
|
|
|
|
36 |
合计 |
14 |
17 |
16 |
23 |
25 |
26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