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工程领域
-
光学工程领域
-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
-
材料工程领域
-
冶金工程领域
-
动力工程领域
-
计算机技术领域
-
电气工程领域
-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
软件工程领域
-
控制工程领域
-
水利工程领域
-
测绘工程领域
-
化学工程领域
-
矿业工程领域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
-
地质工程领域
-
纺织工程领域
-
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
-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
-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
-
安全工程领域
-
兵器工程领域
-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
-
农业工程领域
-
林业工程领域
-
环境工程领域
-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
食品工程领域
-
航空工程领域
-
航天工程领域
-
车辆工程领域
-
制药工程领域
-
工业工程领域
-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
-
生物工程领域
-
项目管理工程领域
-
物流工程领域
第六届全国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1年10月19日-21日,江苏宜兴)
为了确保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使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第六届全国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9日-21日在宜兴环保科技大厦召开。会议由全国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教育协作组主办,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承办,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协办。会议的主题是“加快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10月19号晚上举行了协作组组长预备会,再次审核了本次会议的议程,提出了会议主要任务和会议分工。2011年10月20日会议开幕式由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全国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副组长马放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协作组组长胡勇有教授向大会致辞;宜兴市委常委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朱旭峰主任致欢迎辞。协作组对本领域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陈克复院士、俞国平教授、袁一星教授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纪念品。出席本次会议的有60余所环境工程领域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另有部分院校、本地企业代表列席了会议,参会代表共计117名。
大会首次采用了大会报告的形式,共有10位专家就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期间参观了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和部分环保企业,就哈宜研究院这一新模式进行了现场讨论和交流。
本次会议完成了以下议程:
一、20日上午到下午,10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其中,上午共4个报告,它们依次为协作组组长华南理工大学胡勇有教授的题为“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方案”的报告;协作组副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放教授的题为“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考”的报告;协作组副组长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光明教授的题为“浅谈环境工程专业领域专业硕士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的报告;协作组副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学位点负责人张国亮教授的题为“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就业的若干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讨”的报告。上午大会报告结束后,参会代表参观了位于环保科技大厦里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宜环保研究院和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展厅。下午6个大会报告,依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鹏教授的题为“教育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思路”的报告;协作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执行院长张洪勋教授的题为“关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研讨意见”的报告;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柳建教授的题为“设全日制工程硕士‘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培养”的报告;兰州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明泉教授的题为“环境工程领域不同类型硕士差异化培养模式”的报告;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杜长明老师的题为“理工科培养工程硕士浅谈”的报告;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登新教授的题为“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报告。
二、20日晚举行了协作组组长工作会议,会议决议,将专业硕士系列教材建设列为协作组今后的工作重点。拟定由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第七届全国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与培养研讨会。
三、2011年10月20日下午至21日上午,参会代表分为三个组,分别就五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社会实践的实现途径与社会需求;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方法创新;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环境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差异化培养模式;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衔接。协作组组长胡勇有教授做了大会总结报告。
本次会议比较集中的意见如下: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工学硕士招生入学考试都是同一方式,但是仍然没有得到与学术性研究生同等待遇,如录取分数、缴费、奖学金、报考博士生等方面。随着专业硕士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代表一致认为在适当的时机,应形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独立的招生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待遇。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定位问题。首先,必须区分其与工学硕士、在职工程硕士的差异。要充分认识到,专业硕士的要求其实并不比学术硕士的低,不仅需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更强调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和实用技能,以培养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在目前的教师考核中,主要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而对实际参加工程项目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这样就挫伤了教师作为专业工程硕士导师和参加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应增加并强化实际工程项目能力在教师业绩考评中的力度。另外,有一些工程硕士导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够胜任培养工程硕士的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工程硕士导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定期培训,切实加强教师的工程能力。
4、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基地建设问题。代表认为,提高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提高培养质量需切实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这一创新型的政产学研用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优势,搭建了企业和高校沟通的桥梁,较好的解决了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也可以考虑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提高企业在实践基地建设上的积极性,提高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
5、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管理问题。目前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学位论文的审核中,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论文抄袭现象。虽然检测系统每年都在不断完善提高,但由于其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杜绝学术腐败问题,不能成为判断毕业生专业水平的可靠标准。此外,对于专业硕士培养,关键在于全过程的培养控制,不能全部归于学位论文的考核,因此教育管理理念需要进化,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培养真正满足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硕士人才。
6、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问题。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宜环保研究院等一些成功尝试,说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建立适合自己的有鲜明特色的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工程项目能力,全面提高全日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就业技能。
7、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与实习基地企业的关系问题。培养单位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实习基地企业设备老化,脱离学校的教学内容,起不到学以致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没能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实习基地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甚至成为企业的累赘。代表认为,培养单位首先要选定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不断进行考察,了解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同时可以聘用企业一线的具有工程项目资历的专家到学校讲学,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本次会议决议:
1、确定今后协作组工作将专业硕士系列教材建设为重点。
2、由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第七届全国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与培养研讨会。
四、本次会议经过会议组委会精心组织和努力,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第六届全国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研讨会论文集-《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基地的社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涉及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社会实践的实现途径与社会需求,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方法的创新,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环境以及学科学术型硕士差异化培养模式,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衔接五个方面。该论文集是对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经验总结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的积极探索的思想精粹,必将为我国各高校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本次大会收到了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郝吉明院士、上一届领域协作组组长陈克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环境工程领域联系人朱敏副校长、工程硕士教指委秘书长贺克斌教授、工程硕士教指委秘书处沈岩老师和罗淑云老师及上一届协作组副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袁一星教授对大会圆满召开的贺电。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教育协作组
201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