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工程伦理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立德树人百年大计需求
2017年5月15日上午,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工程伦理》课程师资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来自全国110所高校的教师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学习、研讨和交流。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刁庆军等领导出席开班典礼。
杨斌在致辞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从国家需求、教育理念和行动举措等方面出发,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表示,中国正在从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迈进。工程强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都将对广大工程科技人员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工程教育工作者,对此应有深入和清醒的认识,应有主动精神,勇挑重任、勇于担当。他指出,从某种意义上看,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就是工程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他强调,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希望大家争做工程伦理教育的传播者、宣传者和探索者,在工程伦理教育建设、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共同推动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壮大,共同为我国的工程大国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培训班内容涵盖“‘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课的组织与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工程伦理的共性问题:公正”等课程。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了集中授课、分组讨论、说课交流、团队沟通、行动学习工作坊等形式,注重将授课内容与教师们的体会、认识相结合,注重总结分享和内化提升。通过搭建学员间沟通交流的培训平台,鼓励学员们思想碰撞,观点探讨、提高了《工程伦理》师资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清华大学副院长张伟作了《学完“职业伦理”再毕业—清华大学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的报告,介绍了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与参会教师分享了清华大学在职业伦理教育中的建设、组织和教学实施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浙江大学丛杭青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李世新教授、清华大学张佐、赵劲松、李丹勋、王建龙、李淼、雷毅等多位教指委《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专家组成员参加授课。
5月18日,175位老师完成了培训考核要求,并经过各小组学员代表现场说课、专家点评的环节后顺利结业。结业典礼播放了四天培训的精彩短片,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学习收获和对于《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思考带回本单位,积极参加推动《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行动中,并及时分享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做法。
围绕教指委提出的“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全面育人观,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中亟需开展广泛的工程伦理教育,亟需一大批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师和专家。鉴于各院校的迫切需求和踊跃的报名情况,教指委将继续委托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社科学院等单位分批举办相关培训、研讨活动,并积极倡导全体培养单位共同推动《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工程教指委官网及微信群。
(文/全国工程教指委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