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2007-2008年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结题通过名录更多 +
序号
|
课题第一完成人
|
课题主要成员
|
课题题目
|
课题
|
所在单位
|
类别
|
|||
1
|
清华大学
|
陈皓明、刘惠琴、沈岩、秦颖超
|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
重大
|
2
|
北京交通大学
|
宋守信、刘伊生、屈晓婷、叶苏东、秦莹
|
工程管理类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
|
重大
|
3
|
大连理工大学
|
邹积岩、赵宗昌、王国红、宋丹、商华
|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
重大
|
4
|
同济大学
|
肖蕴诗、韩传峰、尤建新、霍佳震、施建刚
|
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教育学科体系研究
|
重大
|
5
|
南京理工大学
|
汪信、丁雪梅、罗群、朱日宏、张建宇
|
工程硕士创新能力培养
|
重大
|
6
|
中国科技大学
|
张淑林、裴旭、陈伟、黄志广、石仿
|
基于组织价值目标求同的工程硕士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
重大
|
7
|
华南理工大学
|
陈铁群、罗文标、顾雨竹
|
专业学位相对应的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国际化问题研究
|
重大
|
8
|
西北工业大学
|
张骏、薛静、刘伟、陈洪根
|
针对工程硕士办学特点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研究
|
重大
|
9
|
清华大学
|
刘惠琴、沈岩、王钰、康妮、秦颖超
|
工程硕士教育多培养模式的研究
|
重点
|
10
|
清华大学
|
沈岩、刘惠琴、袁芳、俞春、秦颖超
|
工程硕士教育信息化规划研究
|
重点
|
11
|
天津大学
|
元英进、赵广荣、徐建功、李云章、蒋建兰
|
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12
|
华北电力大学
|
乌云娜、李彦斌、黄勇、宋晓华、陈文君
|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特点的研究
|
重点
|
13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段瑞刚、周文学、王彩玲、丁雪华、李昆
|
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培养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工程硕士教育体系研究
|
重点
|
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徐晓飞、李海峰、王玲、马培军、黄虎杰
|
软件工程硕士多文化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
重点
|
16
|
上海交通大学
|
张雪洪、闻建平、史清洪、藤利荣、祁元明
|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源情况调查研究
|
重点
|
17
|
华东理工大学
|
马桂敏、姜尔林、王燕春、黄声琴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
|
重点
|
18
|
华东理工大学
|
蔡仁良、王志文、潘家祯、曹恒、赵鸣
|
具有工程硕士培养特点的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
重点
|
19
|
南京邮电大学
|
李景元、宋建新、范以宁、王霁、孔媛媛
|
如何发挥“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优势,全面提高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
重点
|
20
|
南京农业大学
|
陆兆新、武晓维、曾晓雄、孙怡、朱中超
|
提高食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途径研究
|
重点
|
21
|
武汉大学
|
安杨、王丽娜、赵波、田宇兴、胡连军
|
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
重点
|
22
|
湘潭大学
|
易灵芝、罗百敏、王根平、张海良、高协平
|
基于校企联合的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23
|
湖南大学
|
韩旭、周长江、田正琳、吴长德、李克
|
机械大类工程硕士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24
|
湖南大学
|
张卫、宋瑾娜、钟明芳、欧阳虹彬、肖灿
|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与建筑学硕士的比较研究
|
重点
|
25
|
华南理工大学
|
罗文标、彭汉、杜鹃、阮向前
|
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
|
重点
|
26
|
广西大学
|
童张法、黄祖强、韦藤幼、黎铉海、文衍宣
|
基于地方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27
|
西南石油大学
|
汤富荣、张红彦、吴刚、杜江华、殷冲
|
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重点
|
28
|
西安交通大学
|
高建民、王昭、雷新怀、毕宏彦、苑国英
|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教学方法与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
重点
|
29
|
新疆农业大学
|
艾力.斯木吐拉、王莲芳、苏刚
|
少数民族地区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
重点
|
30
|
青岛大学
|
夏东伟、孔燕、王庆金、王矩香、刘恩贤
|
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重点
|
3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邓军、张寿庭、刘大锰、段红梅、韩东昱
|
地矿行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重点
|
32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黄钧、刘艳梅、孙志霞
|
远程教育手段在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
重点
|
33
|
北京工业大学
|
傅之丹、张晓霞、林屹、蒋国瑞、陆媛
|
地方院校如何保障工程硕士的招生生源
|
自选
|
34
|
太原科技大学
|
马鸽昌、兰国生、张井岗、张敏岗、弓秀莲
|
工程硕士导师选聘问题研究
|
自选
|
35
|
吉林大学
|
滕利荣、林相友、孟庆繁、付学奇、王贞佐
|
制药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自选
|
36
|
吉林大学
|
张树山、时玉平、韩秀华、王占中、崔鹏飞
|
物流工程硕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
|
自选
|
37
|
长春工业大学
|
刘芳、刘洁、王承学、张龙、刘雪雁
|
构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自我监控体系
|
自选
|
3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王武义、鹿娟、郑忠志、于文男、张广玉
|
工程硕士论文指导工作的最优化研究
|
自选
|
3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王彤、修志伟、宁永臣、傅振宪、邱华洲
|
工程硕士校外教学点教学质量的保证
|
自选
|
4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姜继海、于文男、李晓文、于安才、张铁梅
|
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工程硕士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
自选
|
4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刘晓为、来逢昌、谭晓昀、霍明学、肖立伊
|
面向相关信息企业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
|
自选
|
42
|
浙江工业大学
|
蒋建华、何晓英、吴淑媛、楼群英、袁桂琴
|
基于社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研究
|
自选
|
43
|
浙江工业大学
|
胡慧玲、秦苗、何晓英、谭静、郭亚莉
|
工程硕士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
自选
|
44
|
安徽大学
|
罗斌、郑诚、李龙澍、张燕平、刘锋
|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研究
|
自选
|
45
|
厦门大学
|
李兵、计国君、孟力、张存禄、许征学
|
项目管理教育与实践应用中的差距
|
自选
|
46
|
山东科技大学
|
李东阳、肖静、朱建国、李牟芳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研究
|
自选
|
47
|
石油大学(华东)
|
张乐勇、肖立山、叶秀群、尤春卉、管志川
|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
自选
|
48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刘建秀、吴晓宗、冯丽婷、刘永军、王艳军
|
增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意识的方法研究
|
自选
|
49
|
长江大学
|
余为、郭海敏、董超、杨波、祝湘陵
|
工程硕士教育创新与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
自选
|
50
|
湘潭大学
|
刘跃进、甘俊、韦国有、于向真、刘永杰
|
以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为纽带和动力,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自选
|
51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黄文明、党选举、张净、任志坚、邓珍荣
|
高校和军队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模式研究与实践
|
自选
|
52
|
西南交通大学
|
夏显波、蒲云、刘建新、邹洋、张薇
|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
自选
|
53
|
西南石油大学
|
熊志坚、刘先涛、郭晓军、刘鸿渊、沈西林
|
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与控制对策研究
|
自选
|
54
|
西安交通大学
|
姚秀颖、刘朔、崔瑞锋
|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个案研究
|
自选
|
5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史耀媛、卢朝阳、张秀君、赵江、齐敏
|
新经济条件下专业学位教育的适应性发展
|
自选
|
56
|
三峡大学
|
方子帆、赵新泽、付建科、秦红玲、杨磊
|
具有水电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及其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
|
自选
|
57
|
青岛大学
|
郭宪英、张贞齐、孔燕、孙瑾、张志鸿
|
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
自选
|
58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詹伟、刘露
|
工程硕士双导师指导制的实施方案研究
|
自选
|